這篇文章刊登在一流的的美國內科學年鑑( Annals Internal Medicine, Impact Factor 16.7 )在 9 月 4 日發表,史丹佛大學 很用力做行銷 ,前一天就透過路透社發文,網路上已經有不少迴響。例如 Stanford 醫學院官方部落格 SCOPE Stanford study on the health benefits of organic food: What people are saying 第二天還節錄『各大媒體皆有報導』的十幾則新聞摘要,讓人想起打書的廣告。文章的研究方法與內容稍後再談,但閱讀「有機食品」的研究,跟整形美容很多被商業化污染的題目一樣,需要多些背景知識,才能評論在研究實驗及報告中被簡化的前景問題。(前景問題 foreground question 是實證醫學的用語,相對於背景問題 background question,有興趣者可參考很多網路教學資源)
這篇 Research shows little evidence that organic foods are more nutritious than conventional ones (Smith-Spangler, 2012) 反應一般人對較貴(有時甚至是貴族價位)的健康食品又愛又恨的情結。作者讓三歲小孩吃非有機香蕉,在別的媽媽前面被鄙視 ,以這樣焦慮的情緒破題。我們可以想見,網路迴響裡有更多不同背景、信仰、或偏見的意見,如果加上無所不在的置入性行銷人員就更複雜了。
波倫本來想追溯自然食品跟工業食品的各自的完整生產流程,後來發現工業化、還有跨國化的影響太複雜了,無法清楚地描述兩個徑渭分明的生產路徑。所以作者提出『有機工業』的『跨界』名詞,對於有些原來崇尚自然的廠商,後來工業化的歷程,指名道姓的敘述,給有興趣讀者豐富的追蹤材料。
商業周刊部落格的書摘引的是更戲劇化的一段,前一章先解釋食品工業把玉米跟醣份分解成各種產品的製造能力,這章再以麥克雞塊不是雞為例,請讀者評斷工業化的可怕,我們直接跳到第二頁:
『
2003年,一群肥胖的青少年控告麥當勞,紐約的聯邦法官史威特駁回了這宗案件,但是他的判決書讓麥克雞塊蒙羞:「它不止是鍋子裡的炸雞而已,它是由家庭料理不會用到的許多成分製造出來的麥當勞怪物。」
他條列出麥克雞塊的38種成分後,認為麥當勞的行銷手法近乎詐欺,因為這項食物並不如表面看起來的那樣,只是一塊炸過的雞肉。而且與消費者合理預期相反的是,事實上一份麥克雞塊含有的脂肪與熱量比一個起司漢堡還高。由於這項訴訟,麥當勞更換了雞塊的配方,用了雞胸肉,並且發放「全方位營養供應」的傳單。根據這張傳單,現在一份六塊麥克雞塊比一個起司漢堡少了10大卡。
我問以撒新的雞塊吃起來比原先的更像雞肉嗎?他看起來有些困惑:「不,它們吃起來還是一樣,就是雞塊。」然後給了他老爸一個「ㄘㄟˊ」,表示這是個蠢問題。
』
吃不吃工業化的食品,是蠢問題嗎?也許工業在生活上的無所不再,合理的問題已經不是『吃不吃』,而是『怎麼吃』了。
有機食品相對單純,可是實證研究必須比較相當的項目,大部分研究只好以『完整蔬果』表面殘留的農藥或者細菌為主,不容易觸及核心的營養或健康問題。對於麥克雞塊之類的肉食品,因為牽涉餵養、用藥、早熟、肉品處理等問題,就少有研究能顧及這麼複雜的流程,來告訴我們營不營養,更別談健不健康了。
有機食品仍然是很龐雜的議題,波倫大致分為較嚴格的『有機運動』食品、與寬鬆到幾乎令人不滿的『有機工業』產品這兩類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