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乳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乳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整形外科醫學會也有官方 3D 版手術圖解了 -- 以有點複雜的提乳手術做例子

整形外科醫學會的服務越來越好了,也提供 3D 動畫版手術圖解。有手術需求的消費者,請 google cosmetic 或 plastic surgery AND 3d 或是 animation (動畫)的關鍵字,就可以瀏覽官方提供的主流手術解說。

看倌會質疑,怎麼可以拿美國網站的資料來充數呢?這裡可以自信跟大家報告,經過兩年多的協調,「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即將成為「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的國際會員,可分享美國網站的醫療與健康資訊。由整形外科專科醫師組成的「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當然也享受這個權利。

右圖右上方由兩個外科縫針組合,代表恢復完滿的的圓,便是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的官方標記。如果您點選 cosmetic 的 tab,便可看到提乳手術 (breast lift surgery) 的入口,可獲知新的 3D animation 衛教資訊。進入時會先播一段為何美容該選擇整形外科專科醫師的廣告,麻煩稍後,只有 20 秒。

眼尖者會發現手術的選項並不多。這裡僅列出主流手術,如前文講英國面對 PIP 瑕疵義乳所述,主流手術的意義在於由缺陷分類、手術適應症、追蹤、併發症,都有詳細的科學知識基礎。

這裡以有點複雜的提乳手術 做例子,網站上用 breast lift surgery 俗名,醫師會提 mastopexy 學術字眼。談提乳,必須先談乳房下垂 (breast ptosis),跟前面講美容手術原因複雜一樣,成因很多,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因素(例如年齡、產後萎縮、當然還有大家都知道的體重劇烈變化),都會讓乳房對抗不了地心引力而下垂。

但是,程度不同的乳房下垂需要不同的手術。所以需要先做個分類。這個圖解好在把醫師在術前解釋時,常需動手畫的手術內容跟選擇,用近二十頁動畫都扼要但完整地提到。

右邊是手術後半段的縫合方法。慶幸有這樣的動畫講解立體的關係,因為這跟術後傷口與疤痕復健的硬度形成的原因有關。


因為各人下垂程度與萎縮的程度不同,手術複雜度也不同。這份網路資訊最完整,也特別值得推薦的是包括建議要詢問醫師的注意事項。

分享這個 Understand.com 由「美國整形外科醫學會」提供的詳實醫學資訊給有需要的消費者。

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

媒體上宣傳的新療法值得一比嗎?--談「勢均力敵的治療方法」

媒體上宣傳的新療法值得一比嗎?--談「勢均力敵的治療方法」


美容外科醫學會秘書長、國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劉致和

昨天提出英國今年因應 PIP 瑕疵義乳事件的官方報告中,關於義乳追蹤的耐用度數據,有同行提醒這個議題屬於外科併發症,在民眾前少提為妙。我以為對病例的詳細追蹤,以及對療效與併發症的全面性科學了解,是我們自詡「專科」的價值所在,也是這些經過歷史考驗的主流手術,該是推薦給有隆乳需求病患的首選選擇的原因。

這兩年,自體脂肪隆乳成為媒體寵兒,整形外科醫師接受較慢,也是因為基於對乳房器官的了解與尊重,希望能有『義乳追蹤十一年』的信心,再行推薦給病患,或媒體所謂的『消費者』。這樣的『自體脂肪 vs 義乳隆乳』、『電波拉皮 vs 手術拉皮』之辨,或者更多、也更不確定療法,如美白針等等,都讓我想到年初時看到、頗有感觸、但不知道怎麼翻譯的 clinical equipoise 一詞。出自討論研究設計的倫理學名詞,用在媒體,還有醫師如何跟病患解釋與協助決策,都很適用。

那篇文章出自重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對於臨床醫學研究者,幾乎可以說是投稿的聖地。今年是 NEJM 創刊兩百年週年的紀念年,所以有很多宏觀的紀念文章,例如內科跟外科發展兩百年、美國健保一百年之類,對於喜好閱讀與與思考的讀者,光看題目就覺得是一場饗宴。最近很高興知道外科作家劉育志(小志志)與白映俞醫師翻譯了其中很多篇

提到 clinical equipoise 的是 Robert D. Truog, M.D 這篇 Patients and Doctors — The Evolution of a Relationship,謝謝小志志與白醫師對很難翻譯的這詞給了『提出勢均力敵的治療方法』操作型的妙譯,請看這三段。



為了在臨床照護和臨床研究兩者中取得平衡,有個概念因運而生,我們姑且稱為“臨床上的勢均力敵”( clinical equipoise )。怎麼說呢?如果我們如果要找出所謂比較好的治療方式,前提就要是,目前A療法和B療法看起來治療效果一樣好,勢均力敵,這樣我們才能去開啟一個研究,告訴病人說:「OK,如果就我的觀點來看,我希望用A療法治療你;不過,如果你讓另一位醫師診察,他可能會比較喜歡用B療法,因為目前為止,沒有科學上的研究能告訴我們哪一種療法的效果確實比較棒。所以,病人你如果參加了這個臨床研究,我們會隨機的選出你的治療方法,可能是A,可能是B,不過呢,不管哪一種,都是目前很好的治療方法,你身為病人的權利不會受損。」只要能夠拿出臨床上勢均力敵的療法來做臨床研究,就不會讓病人的臨床照護品質受到質疑。

然而在過去幾年來,許多臨床研究還是在“提出勢均力敵的治療方法”這一點上越來越站不住腳,就拿研發新型的抗憂鬱劑來說好了,我們要確定一個新的抗憂鬱劑是有用的,常常是拿“新的抗憂鬱劑”與“安慰劑”相比,研究病人服用後的反應。不過,如果我們明知道另外還有一些其他抗憂鬱劑是有效的時候,還用“安慰劑”去治療病人,這樣說得過去嗎?

除了安慰劑的實驗啟人疑竇之外,“提出勢均力敵的治療方法”之後來做臨床研究這一點,還存有許多問題。我們再拿轉移性的黑色素癌的研究歷程來討論好了,過去治療黑色素癌的標準療法實在成效不彰,這時如果發現了一個新藥,初步試驗的時候發現效果不錯,這時如果研究繼續做下去,讓一組人持續用幾乎可說是沒有用的標準療法,讓另一組人用看似有效的新藥,道德上會不會有問題?大部分的腫瘤科醫師會同意這樣的研究需要繼續進行下去,但是,沒錯,大部分的醫師也認為這樣的作法,並不符合“勢均力敵的治療方法”這樣的原則。


閱讀更多內容在: 病人和醫師—醫病關係的演化 @ 《外科失樂園》志志看世界 :: 痞客邦 PIXNET :: http://surgeon.pixnet.net/blog/post/37745740-%e7%97%85%e4%ba%ba%e5%92%8c%e9%86%ab%e5%b8%ab%e2%80%94%e9%86%ab%e7%97%85%e9%97%9c%e4%bf%82%e7%9a%84%e6%bc%94%e5%8c%96#ixzz257JLRRIx 
Follow us: chihchihworld on Facebook



台灣藥品查驗中心近年來幫健保局把關,以系統性回顧 (systematic review) 方法學進行的幾十篇新藥評估報告,都上網公布。裡面有許多藥物比較的研究報告,可看出“提出勢均力敵的治療方法”的中心思維,這些充實的報告,也提供 EBM 教學很具體的高階範例。

實證醫學界很強調以新研究成果,來評判兩種療法的優劣。因為藥物上市有藥廠在經費上的強力挹注,所以「文獻發表偏頗」(publication bias) ,偏向新藥有效的情況特別嚴重,所以證據取捨就顯得特別重要。例如文中提到的新抗憂鬱症藥物,不跟舊抗憂鬱劑比較療效,對於臨床決策並沒有幫忙。在醫學美容上,有多少新療法,甚至新設備,能經得起 A-B test 的考驗呢?

昨天下班時,看到有家診所跑馬燈秀著「腸浴健康中心」新名詞,想必是大腸水療的新版寶裝。治療便秘,維持「腸健康」,又是另一個不怎麼勢均力敵的醫療項目。




13萬位隆乳及乳房重建婦女的義乳 (breast implant) 耐用度報告

以 PIP 瑕疵義乳事件後的普查資料,推測隆乳義乳裝置的耐用度


美容手術因為屬自費範疇,又涉及隱私,預後及併發症常不容易得知完整的樣貌。隆乳手術又特別複雜,因為牽涉不同廠商的植入物 (breast implant) 、手術方式、跟病患體質、還有病患生活史各種因素多年以來的互動,都讓科學探討有侷限。這些因素包括:
  • 植入物在歷史上有多次的改進,例如鹽水 vs 果凍 vs  矽膠填充物、光滑面 vs 絨毛膜等;
  • 不同產品能適用的手術方法各有差異;
  • 再來是東方人在體質上的疤痕形成傾向較強;
  • 再加上病患五年、十年生活改變,如懷孕、體重改變、搬家等等。
關於義乳裝置的 耐用度問題,學術上常只有單一廠商的結果監測報告,例如美國 FDA 因為乳房重建而要求兩大廠商做的追蹤報告PIP 公司的醜聞發生後,英國政府對全國進行普查,為矽膠義乳裝置的壽命,提供了很寶貴的科學資料。很少有醫療材料,如這次隆乳及乳房重建使用的義乳 (breast implant),得到十一年的預後資料。外科醫師跟病患解釋隆乳義乳安全性時,獲得很具體的佐證數據。

這樣的圖在工業品管上,叫做產品耐用分析 (Failure analysis 在這裡比醫學界習用的存活分析 "Survival" analysis 名詞切題)。取自英國 NHS 總醫療顧問 Bruce Keogh 爵士官方專家小組的正式報告 Poly implant Prothese (Pip) Breast Implants: Final report of the Expert Group (by Sir Bruce Keogh, NHS Medical Director)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參考。

右邊是以義乳「確定發現破裂」為標準,製作的產品壽命圖。取自第二本官方報告的數據集,第 9 頁。可見到第五年起,使用 PIP 者的破裂率,開始與其他三家廠牌,出現明顯差異。

如果以義乳出現臨床症狀,來看是否手術拿掉原義乳的族群,第五年以後出現差異的情況類似。

台灣並沒有引進「黑心」義乳,寶貴處反而是其他三家廠商的產品壽命追蹤結果。可見到廠商間差異不大。

雖然是以證據力較弱的問卷調查所做的研究,但這是少見官方主導,涵蓋全民 (population-based) 的隆乳追蹤數據。得自 13 萬婦女,接受近 26  萬副義乳,包括美容隆乳與乳房重建(所以部分原來就是在 NHS 保險給付下做的)。PIP 市場佔有率大約只佔 20%

破裂發生率在各年都穩定。與 2005 年至 2010 年間,兩大廠商 Allergen 與 Mentor 提供給 FDA 的 Core Study 類似。

這份耐用分析的絕對數值是低估的。因為這個研究只是主動回覆的問卷結果,需要跟以往病例追蹤較翔實的研究比較。專家小組的結論是大約有 5x 至 10x 的低估,所以推估其他廠牌的破裂率,在五年大約 6~12%,在十年大約 15~30%。

這次義乳耐用分析的結果可以回答病人的疑慮:「會不會有特別的年份後,義乳特別不耐用?」回答是 NO。因為耐用度曲線很平滑,到十一年還是穩定。



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關於矽膠隆乳與民眾健康釋疑


關於矽膠隆乳之民眾健康釋疑

台灣美容外科學會秘書長, 國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劉致和

最近因為數件與『矽膠隆乳』相關的新聞事件,門診經常需回答民眾詢問隆乳手術及植入物之安全性問題,茲簡述相關實證醫學證據如下。

我國衛生署遵循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FDA) 的嚴格審核標準,用於乳房之矽膠植入物,目前僅開放經 FDA 核准上市的 Mentor 公司 MemoryGel® Allergen (McGhan) 公司 Natrelle® 兩項產品。法國最近發生產品缺陷之矽膠植入物並未進入本國市場,請民眾勿恐慌。值此醫學美容行銷手法混亂的時期,再次呼籲慎選合格專科醫師,使用合格產品,以提升美容外科手術醫療品質。

衛生署於 2008 年十月開放以矽膠植入物進行乳房重建手術,根據的實證醫學證據主要是 Mentor Allergen 兩家公司近十年長期追蹤病例證明安全性的 pre-market 研究報告。FDA 2006 年通過的適應症,不僅包括乳房重建(包括先天缺陷、與後天異常,例如乳癌切除後的重建用途)以外,也包括美容隆乳手術 (註一)。衛生署採較嚴格的審核標準,僅通過前者適應症,所持的理由是兩家公司的病例主要是應用在乳房重建。

在美國開放使用矽膠乳房植入物五年後,FDA 2011 年六月發表追加報告,化解民眾與其他專科醫師對於矽膠乳房植入物的疑慮,其結論是矽膠乳房植入物不會增加乳癌及自體免疫疾病(如關節病變與血液疾病)的發生率。僅一種特殊但少見的淋巴瘤有病例報告,但增加的危險比率仍有待醫學評估。本會特別向民眾說明,這個結論根據的病例數是大到每年近四十萬例乳房手術的統計 (註二)

衡量美國最新的大規模病例報告,及產品在本國使用已有適當觀察期,建議廠商及官署可進行美容隆乳用途的審議。

註一:

美國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在 2010 年一年,共進行296,203 例美容隆乳手術,及 93,083例乳房重建手術。使用矽膠植入物與食鹽水植入物的比率各半。

註二:

對於以矽膠植入物 (silicone-gel filled implant) 進行隆乳之病人資訊,以 FDA 提供者最詳細,請參考以下兩個網址的參考資料。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抽脂隆胸(自體脂肪隆乳)的實證醫學探討

九月初赴新加坡 aesthetic asia2011 研討會 與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 Yoshimura 洽談年底 Live Surgery on Fat Grafting for Breast Augmentation 細節,返國後發佈年底手術示範報名消息,很多會員對於學會的立場表示意見。除了告知美容外科與整形外科醫學會兩邊的理監事會都經過充分討論外,祕書處也幫會員們整理了 ISAPS 會訊報導,以及新的實證醫學系統性回顧資料。 

國際美容外科學會關於脂肪移植的全球現況報告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 劉致和秘書長
國泰醫院整形外科 實證醫學中心主任

2011 年整形外科界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脂肪移植應用的推廣,澳洲專家在年度回顧中甚至以幾個大會議「全講脂肪」(”All about the fat.”)來描述這個盛況。國際美容外科學會(ISAPS,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esthetic Plastics Surgery)在 2011 年五月的專刊,延請歐、美、亞、澳洲、中東、及南非各國專家評論各國目前脂肪移植的現況。正值今年十一月年會舉辦乳房脂肪移植手術示範的報名期間,茲摘要以供會員參考。

在顏面整形中,脂肪移植已有三十年歷史,安全性與效果皆有定論,在乳房手術的應用則因為 1980 年代美國整形外科學會(ASPS)的強烈反對宣言而一直有爭議。這個爭議到了 2009 年才有轉機,美國整形外科與美容外科學會 (ASAPS) 的聯合評估小組發表「安全,但需專業人士小心施行,且應告知病患可能有未知併發症」的正式結論後,各國在使用脂肪移植進行乳房美容與重建方面的研究與臨床報告便大幅成長。美國方面的新應用主要在植入物隆乳的周邊修飾、及保留乳房的乳癌切除手術 (lumpectomy) 的缺陷填補兩方面。

回顧亞洲現況的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 Kotaro Yashimura,即是學會邀請於年底來台示範教學團隊的領導者,他的研究強調離心是細胞保存的核心技術。因為亞洲人肥胖者較少,脂肪移植的材料來源受限,所以以促進大量脂肪移植細胞存活率為訴求的韓國製及美國製自動化機器的應用逐漸增加中。

歐洲各國醫學會目前教育大眾對脂肪隆乳不要有不實際期待。然而 2011 年六月在希臘 Mykonos 舉行的歐洲整形外科學會(EURAPS),最佳論文頒給美國 Khouri 醫師以真空抽吸協助乳房脂肪移植塑形的 vacuum-assisted Bra system,可見這個領域的熱門。由於越來越多的病人需求,德國整形外科學會正在制定安全而負責任使用 (safe and responsible use) 脂肪移植的臨床指引。

澳洲專家提到最大保險公司目前仍不給付在乳房重建使用脂肪移植。但外科醫學會官方的 ASERNIP-S (Australian Safety and Efficacy Register of New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 Surgical) 2010 年九月發表以實證醫學方法進行的系統性回顧,結論是 2002 年以後有更多新文獻顯示乳房脂肪移植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目前正爭取保險給付中。

目前的新研究主要在脂肪相關細胞及 adipose derived regenerative cells (ADRCs) 上,對於其他幹細胞在脂肪移植的輔助角色則仍不明朗。雖然目前 google 搜尋「stem cell breast augmentation」可得到三十餘萬篇資訊,美國 ASPS ASAPS 的評估小組最近發表立場報告,建議目前的科學實證仍不足以支持幹細胞在美容手術上如市場熱度般的應用。


參考資料: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縮胸/提乳 vs 隆乳

民眾想到整形外科醫師,腦中閃過的第一印象大概最多的是「隆乳」專家。事實上在醫學討論中,縮胸(乳)/提乳 手術比 隆乳手術 的研討數量是相當的,對於整形外科專科技術而言,縮乳/縮胸手術比隆乳複雜,手術時間也長得多。

以 PubMed 查詢醫學文獻的總數量來看 (1950s 至 2010年九月)


這些文章中的『手術方法』主題 (Surgery, Plastic / methods[MeSH Terms])

  • 提乳/縮乳 vs 隆乳
    ==> 129 vs 74 篇論文

在整形外科界排名第一的美國整形外科醫學雜誌中,縮胸比隆乳手術的只略多一些

  • ==> 441 vs 380 篇論文

還好,本專科期刊收錄的文章主題還算平衡,不是專講手術技術。

:)

乳房的歷史 2 -- 嘉柏莉和她妹妹, 乳房的兩面性, 與乳房下垂

前文提到乳房的歷史這本書,強調「好乳房」(哺育)與「壞乳房」(挑逗)兩種功能的對比性,其中最提綱挈領的圖片,我以為是〔情色乳房〕一章中的『嘉柏莉出浴圖』 (p.94)(或譯 加布莉葉)。這張圖片的主人翁有更出名,被捏乳頭的『嘉柏莉和她妹妹』名畫 (Gabrielle d'Estrees) ,許多性別議題的展覽或書籍常引用藏於羅浮宮的原作,或根據議題以現代人扮裝而有種種反諷仿作。這裡引用另一個穿衣服的版本當開頭...


跟左邊羅浮宮名作的上空版本比來,上面這個穿衣服〔潔本〕的玄機在於背景的奶媽與嬰兒。這個年輕情婦與背景奶媽「好-壞乳房」的對比,原來是另一幅圖畫背後的重要旨趣。

Yalom 原書引的是右方的版本,『嘉柏莉出浴圖』 (p.94)。

嘉柏莉(加布莉葉)是十六世紀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的著名情婦,曾為國王產下三個私生子女。作者強調主角展露的是「從未用過」的堅挺, 小而美的乳房,而背景奶媽哺育嬰兒的巨大渾圓乳房,則充分說明乳房的階級差異。這對文藝復興時期的上流社會女人,是經常要面對的兩難,當時乳房的神聖意義逐漸模糊,情色象徵抬頭,雖然醫師、傳教士、與衛道人士都主張哺乳是天職且有益健康,上流社會請奶媽的風氣還是日益風行。女人不願冒著令丈夫或者情人失望的風險,把乳房奉獻給小孩。這裡面甚至牽扯德國與英國兩地新教改革者嚴苛的道德標準,女體的乳房成為另一個戰場。

嘉柏莉死後,亨利四世愛上年僅十五歲的妹妹安麗雅特 (Henriette d'Entragues),所以第一、二張圖姊妹並列另有這層情色的意義。妹妹捏住姊姊乳頭,象徵新情婦抓住舊情婦的情慾表徵,「彷彿乳頭就是權力徽章」。不過,後來國王又移情別戀,「宣告藝術家沉溺於乳房美感時代的結束」!

對整形外科醫師而言,上面這些歷史掌故的乳房相關手術是提乳手術 (mastopexy)。提乳手術常與縮乳手術 (breast reduction, reduction mammoplasty) 混為一談,部份的原因是手術傷口類似,只是前者針對皮膚的調整與拉提,後者則另外牽涉巨乳組織的切除。

談提乳手術 (mastopexy),要從乳房下垂 (breast ptosis) 談起。整形外科手術的發展,對於上述「上流社會」乳房的恐懼提供了後天改善的解決方案,對於女性爭取身體自主大有貢獻。

關心乳房下垂的讀者 , wikipedia 上引用以色列醫學工程學者 Amit Gefena and Benny Dilmoneyb 的 2007 年新研究論文, 可下載全文。由臨床觀點來看,工程模型太理想化了,大部分情況還是要切除皮膚,把皮囊縮小,才【提】得起乳房。對照歷史洪流,工程跟醫學都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摘取其中的解剖構造圖供參考。

乳房的歷史 1 -- Marilyn Yalom 1997, 先覺出版 2000

喜歡讀書的整形外科醫師,對關於身體形象的論述都有興趣。拜出版業發達之故,連鉛筆、蘋果這些生活事物的自然史 (A Natural History of XXYY) 都有人寫了,關於身體部位的書當然也多起來,尤其大陸簡體書開放之後,中文譯本的選擇更為豐富。經年累月下來,這類原本難歸類的書在書架上占據的位置越來越可觀,選哪一本來打頭陣介紹,竟難以下手,琢磨了幾天。

第一本推薦的是 Marylyn Yalom 的『乳房的歷史』,這本書在網上有不少醫學與非醫學的先進由各種角度發表過評論,適合來嘗試由整形外科的觀點如何切入。

乳房的歷史
A History of the Breast


因為這個器官的優勢,「乳房的歷史」能談的廣度與深度都非其他身體形象的書所能比擬,請看這一大排華麗的章節名:
  • 神聖的乳房
  • 情色乳房
  • 家庭的乳房
  • 政治的乳房
  • 心理的乳房
  • 商業化的乳房
  • 醫學上的乳房
  • 解放的乳房
  • 危機的乳房

    作者的背景偏心理分析,所以前言裡提出「男人不斷企圖將女人的乳房據為己有」、「誰擁有乳房」這樣深沈的問題,請不要被這些大帽子嚇到了。其後各章展開的乳房「歷史之旅」會用很具體的實例來呈現「好乳房」(哺育)與「壞乳房」(挑逗)這兩種功能的對比,不管您同不同意,最後導向「乳房最終還是屬於女人的」的結論。至少對整形外科醫師來說,我更能體會每位女人關於乳房新舊情仇的糾葛,也不會相信乳房大小或位置可用量尺的數據一條鞭規範,因而可更靜下心來與消費者或病患討論適合個人的治療選項。

    譯者何穎怡譯筆流暢,我另外推薦她關於生物醫學自然史相關譯作《第四級病毒》、《霸王龍的最後一眼》,當然她還有更多女性研究與音樂的著作,也是台北愛樂電台的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