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微整形當道的時代,媒體充滿刻意把『整形成效』(outcome) 模糊化的例子。最常用的手法是用外科手術的成效做引子,來廣告效果只有幾個月的新治療,兩種療法根本在立足點上完全不同。或者用不同的病人群,硬搭著推銷。請注意這個文章發表的時間,是在肉毒桿菌素與玻尿酸等市場已推展開來,作者研究這個主題的部份批評對象是不言而喻的。
Measuring outcomes in aesthetic surgery: a comprehensive review
Plast Reconstr Surg. 2003 Jan;111(1):469-80; discussion 481-2.
Measuring outcomes in aesthetic surgery: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Division of Plastic Surgery, Department of Surgery, St. Joseph's Healthcare Hamilton, Ontario, Canada.
Comment in:作者只用謙虛的 Comprehensive review 一詞。在實證醫學 (EBM, evidence-based medicine) 的時代,文獻知識的整理越來越有系統,所以在後來的相關文章裡,果然出現更嚴整的系統性回顧 (systematic review),把身體形象、臉部及乳房手術的成果,如何客觀而有效的評估,都讓外科醫師及以後的研究者有遵循的基礎。
在筆者看來,實證醫學的最大貢獻在於對知識的管理與評估,提供具體的基本要求。所以我們要討論臨床問題,就要想到 P-I-C-O 模型,把問題說清楚:
- P - Population - 適用何種類型的病人
- I - Intervention - 做怎樣的診斷、治療、手術
- C - Comparison - 比什麼
- O - Outcome - 可客觀測量的評估標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